首页
关于展会
展会概况
预制菜展
展会日程
组织机构
合作媒体
专家委员会介绍
联系我们
参展指引
展馆指南
场馆信息
展商须知
酒店信息
展位布局图
展览服务
主场服务
便民服务
接待服务
专业观众邀请政策及注册流程
展会活动
中国中部农业品牌推介活动
总结大会
其他活动
农博评奖
中部农博会金奖
中部农博直播带货达人奖评选办法
新闻资讯
展会动态
行业动态
农博云展厅
云上展厅
展商名录
产销对接
供应信息
需求信息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花侯路与香樟东路路口东北角

咨询热线:0731-85881198

扫一扫,关注我们

《农民日报》关注:种田更有科技范儿——湖南加快打造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
时间:2025-01-13 浏览:

翻开湖南省的地图,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岗起伏,北部湖盆平原沃野千里。山地、丘陵、平原、湖区……多样的地理特征孕育出复杂多元的农业生产场景,水稻、油茶等传统优势产业对农业机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需求——湖南省农机产业正是从这天然的“试验场”一步步成长、壮大。

  水稻有序抛秧机、大豆玉米联合播种机、油茶采收机、红薯收获机……湖南省已成功自主研发43款整机装备,破解多个领域“无机可用”“无机好用”的难题。

  发挥湖南工程机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全国工程机械头部企业进入农机市场;在郴州市、娄底市等地,一批农机专精特新企业正崭露头角。湖南省农机生产企业超4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2家,全省农机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国10%。

  以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为引擎,常德高新区、郴州苏仙区、娄底双峰县为基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区、丘陵山区设施农业区、数字农业区为示范区,“一中心三基地三示范区”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2023年,湖南省启动实施“百亿强机工程”,持续3年每年推动投资100亿元用于农机产业发展。

  作为农业科技中最具活力的影响因素,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催生出农业崭新的轮廓,一幅现代化的“农耕图”徐徐展开。


更聪明,

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记者走进中联智慧产业城智能农机展区,一款款首创产品令人大开眼界:轮履复合式混合动力底盘拖拉机、纯电动50马力拖拉机、混合动力小麦收获机、AI谷物联合收获机……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3个关键词诠释着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农机”)的技术路线。

  TF220谷物收割机高达4米,伸出的割台犹如巨大的爪子。它的喂入量最高可达22千克/秒,作业效率可达60~110亩/小时,能收割玉米、大豆、小麦等20余种作物。采用“复合脱粒+大面积清选”系统,籽粒收获损失率降至0.6%以下,远低于1.2%的国家标准。插秧机应用中联农机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插秧作业从此不需要驾驶员,只需一人负责补充秧苗。

  “我们依托工程机械优势,应用新能源、新数字、人工智能等成熟技术,持续赋能农机产业。”中联农机联席总经理郭岗介绍,中联农机坚持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双轮驱动发展模式,聚焦大田作物智慧种植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应用,已建立起智慧农业“数据采集-智能决策-精准作业”的体系。

  加工制造环节的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正进行得如火如荼。2023年起,娄底市双峰县的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进行数智化设备改造升级。

  “投入5200万元改造的加工车间即将投入运行。”公司负责人刘若桥说,全自动智能设备将替换人工分拣、人工上下料、人工转运等原有工序,应用智能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3D视觉检测等技术,预计产能将提高3倍左右。

  双峰县农机事务中心主任刘亚曲介绍,瞄准“两重两新”政策红利,双峰县大力推进实体企业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全县有30家农机企业计划投入5.5亿元对1700台(套)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全面提高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小而精,

提高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


没有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湖南省的农业机械化。

  湖南省近七成的国土面积为丘陵、山地,田块细碎分散,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导致农机下田难、作业难、转运难。长期以来,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少,机械化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此,湖南省以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关键共性技术为主攻方向,推进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2023年5月,为攻克我国南方丘陵山地适用农机装备少、复杂地形地貌下动力性与机动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瓶颈,湖南省启动“丘陵山地适用高效智能农机装备研发”项目。

  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下,科研单位与农机企业群策群力,已自主研发出轻型履带拖拉机、水稻油菜机收减损装置等41款南方丘陵山区特色机具。

  中南大学牵头研发的水稻除草机器人、湖南大学牵头研发的农用变速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发的芥菜收获机等已进入中试阶段。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戴宏亮团队牵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用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实现了平滑换挡,让农机在丘陵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作业更灵活。

  前进、后退、原地转圈,郴州市的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研发出的轻型履带拖拉机行动十分灵活,即便在很小的田块中也能自如地移动转向。履带常用的钢铁材质被替换为橡胶材质,重量减少了4/5,在“深泥田”“烂泥田”中作业不易深陷泥水中,还能保护土壤耕作层。研究人员还特别强化了履带等部件的封闭性,让长期在泥水中作业的农机磨损率大大降低。

  在有着类似丘陵山区地理环境的国家,农友机械顺利打入当地市场。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办起工厂,在尼日利亚的工厂也已正式投产。针对当地居民喜食木薯的现状,农友机械还趁势推出了新产品。


带农民,

为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农业机械要实现广泛普及,让小农户享受到农业机械化的红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郴州市安仁县,湖南省气象局与湖南生平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打造了一款“天帮忙·农机一键达”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实行“共享农机”,农户将所需农机机型、作业面积、价格等信息填好,就会有农机手在线“接单”。通过平台匹配,已有1000多名种植户和600多名农机手实现互惠互利。

  在平台上,人们还能随时查阅天气实况、天气预报预警、农机作业天气适宜度等气象信息,综合农作物的农机作业时间规律、气象灾害预警及农事建议等开展田间管理,农民由过去“靠天吃饭”转变为“看天管理”。

  双峰县荷叶镇金门村的鑫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当时,由于地处丘陵山区,很多农机进不了田,一到农忙时节,农民累得苦不堪言,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耕作。葛可为、贺俊青夫妇主动返乡创业,购置一批小型农机具,为农民提供机耕,集中育秧、机插、机抛、机收、机烘、运输、储藏以及农资供应等全程社会化服务。10年过去,合作社成员发展到465人、带动当地农民2000余户、服务面积1.42万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湖南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8.59%。水稻产量连年稳定在615亿斤左右,综合机械化率为83.89%;通过使用水稻插秧机和有序抛秧机,机种水平由2019年的34.1%提高至54.11%,有序抛秧比机插秧的单产高8个百分点以上。油菜连年稳定在2200万亩以上,综合机械化率每年以3.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2023年达到69.02%。通过使用油菜开沟施肥播种一体机,作业更加简便,作业成本降低,油菜单产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来源:《农民日报》